开辟智慧交通相互保险模式,将传统车险“剩余市场”转化为有效市场
本文基于东方和讯首席运营官白玉玮博士受邀在2025中国北斗交通应用大会做的主题演讲。
4月24日,2025中国北斗交通应用大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大会由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交信息科技等联合主办,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产学研交流盛宴。来自全国各地运管及运政执法单位、北斗动态监控服务商和相关设备企业、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及保险风控服务企业等近千位代表与会,成为我国链接北斗交通领域产学研各环节的重要交流平台。
白玉玮博士认为,开辟智慧交通相互保险模式,有利于补足国内保险产业短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从网约车/出租车和重型货车试点入手,将2000亿级传统车险的“剩余市场”转化为有效市场,同时,相互保险模式可降低商用车保险业务运营成本,有效化解决商用车客户保单价格高、承保公司盈利难的现实问题。
白玉玮认为,传统按照年度承保的商业车险保单期限设计已经无法全面覆盖网约、货运等高频率、高风险的商用车使用风险;传统按照使用性质区分保险客群属性的承保方案已经无法精准匹配用户不同用车场景下的各类风险;传统依赖大数法则与行政干预共同作用的定价设计已经无法实现既能满足客户保险需求又能保证保司承保盈利的要求。
白玉玮指出,长期以来,出租车/网约车、重型货车等业务被保险公司视为“高风险业务”,现行股份制/有限责任制保险模式下的承保公司出于承保盈利的初衷,对这些业务采取拒保、限保策略,或给予投保人歧视性价格。使这些业务成为保险“剩余市场”,客户转而寻求购买“车辆统筹”服务或者抱团取暖进行风险自留的自保策略。2012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加强行业互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但是,车辆统筹市场存在监管制度空白,缺乏保险专业监管。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只负责交通统筹公司登记而没有监管职能,交通运输部门未出台过车辆统筹相关管理办法,保险监管部门未将其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商用车互助/统筹业务成为已经成为保险领域的“剩余市场”,在保险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车辆统筹互助承担了风险暴露财务补偿的责任。
白玉玮介绍了目前国家相互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国外相互保险公司经营车险业务的典型案例。根据国际合作与相互保险联合会(ICMIF)发布《全球相互保险市场份额2023》研究报告,相互保险作为全球主流的保险商业模式之一,自2007年至2021年,相互保险保费增速为46.3%,超过保险行业整体36.8%保费增速。2021年,2021年,全球相互保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达1.42万亿美元,其中寿险保费6790亿美元,占比48%;非寿险7370亿美元,占比52%。在发达保险市场中相互保险市场份额高达32.2%;在新兴保险市场为2.6%,中国相互保险市场份额仅为0.2%。目前国内只有五家相互保险组织,分别是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相互保险社、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在非寿险领域仅涉及短期健康、农业、渔业、建工四个业务方向,并未涉足规模庞大的车险业务。
白玉玮认为,交通运输车辆统筹转化为相互保险模式,纳入保险监管体系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化解系统性风险。由于交通安全统筹业务未纳入保险监管体系,统筹公司普遍经营缺乏保险经验和精算技术基础,在统筹单定价、责任准备金计提、运营风险控制、案件理赔服务等各方面能力不足,容易发生偿付能力不足,损害客户权益,存在系统性风险。相互保险模式可降低商用车保险业务运营承本。有效化解决商用车客户保单价格高、承保公司盈利难的现实问题。
白玉玮提到,中国交通事业建设发展成果是开展车险相互保险组织模式的保障。交通强国的高质量建设成果使车辆行驶环境大幅度改善,车联网数据应用技术发展使车险精细化管理具备了前提条件,数字交通强监管使对传统意义上的高风险车辆进行风险减量管理得到了保障支持。交通运输车辆统筹既有市场是相互保险的业务基础。在长达十余年,在被保险摒弃而转向车辆统筹和自保过程中,基层工作者经过探索沉淀积累了实操经验,如能有效结合保险与精算技术,在纳入保险规范化管理之后具备厚积薄发的条件。北斗车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是实施相互保险的支撑。满足消费者用车生态中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治理、加工、交换、应用、授权八个环节的基础条件不可或缺。在车险领域,平台化联网的商用车辆显然比私有的个人驾驶车辆更满足数字化的基础条件。
白玉玮对发展智慧交通领域相互保险模式的最新政策做了解读。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任务要求。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印发《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给新质生产力中数据要素重要生产资料的使用与交易指明了市场方向和实施路径,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给数据要素市场化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白玉玮就发展智慧交通行业相互保险模式也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和产品设计。首先要通过建立“智慧交通暨保险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平台”,汇聚交通、保险、车企等跨行业数据资源,为数字化车险提供实时有效数据的应用平台支撑。
其次开发“行驶风险地图”数字化产品,为保险公司提供即时“风险保费”查询服务。进而实现相互保险公司为会员客户提供采用“一单一价一结”的动态定价机制,为商用车领域UBI保险的落地提供可行路径,同时也打通自动驾驶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按使用付费”“按风险定价” 的数字化车险进阶通道。
白玉玮讲到,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25年工作着力点上要求,“在立和破的辩证关系中,强调先立后破,即在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逐步优化和淘汰旧机制”,保险行业应在创新方面做实做深功课,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为己任,探索模式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开辟智慧交通相互保险模式,有利于补足国内保险产业短板,提高行业发展质量。从网约车/出租车和重型货车试点入手,将2000亿级传统车险的“剩余市场”转化为有效市场。在过程中建议双轨并行(传统年度制车险保单+智能行程保单并行),三重保障(交强险+互助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共担)等具体举措。
白玉玮博士的主题演讲得到了与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赞同,表示开辟智慧交通领域相互保险模式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市场需求,也是未来智能驾驶保险的必由路径,是引领中国车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各界多方应协同发展做好这件事情。